陈小姐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香港记者。 Advertisements

陈小姐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香港记者。 Advertisements
要在这个如残渣般的世界生存,你不需要看得太清晰。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来自与我同一个国家的女人。书里除了文字书内还有大把的画和照片。 循着书名看下去我一路燃烧,一个小时内书看完心也烧成灰烬。一堆残留在树洞内的灰烬,风一吹什么都不是,却又洞内留下深深的燃烧痕迹。
“Reading and writing, like everything else, improve with practice. And, of course, if there are no young readers and writers, there will shortly be no older ones. Literacy will be … Continue reading Author on Reading: Margaret Atwood
适逢明天是情人节,和大家分享这则让人会心一笑的文章。 终于有人说忍不住说,情人节,根本就是惩人节,惩罚天下情人的节日。 就算你搬出圣花伦泰的典故,我也倾向相信,情人节根本就是惩罚情人的可怕节日,还要是凌迟那一种。世上有什么工作是做得好不会加分,但做得不够好却一定扣分,甚至在那天会扣双倍分数?有啊,就是情人节啰。
Came across this list by Erin Burns, posted before 2014 Christmas at her blog. I think it is really fun to list down the different angle we can take, even … Continue reading Stumbled Upon: Perfect List for 2015
“Books are the perfect entertainment: no commercials, no batteries, hours of enjoyment for each dollar spent. What I wonder is why everybody doesn’t carry a book around for those inevitable … Continue reading Author on Reading: Steven King
一百二十天原始人的生活后,她相信,当人类祖先没有名字地活在荒野中,就跟他们的捕猎对象没什么区别。而人之所以跟动物不同,是因为我们有了名字,所以跟别人不同,才可以被人记住,自己才变得重要 -- 或者说,有了名字,人才变得自私,是这样吗? 什么时候我喜欢上了思维极端的悬疑故事呢?《偷窥一百二十天》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。
I die but when the grave shall press The heart so long endeared to thee When earthly cares no more distress And earthly joys are nought to me Weep not, … Continue reading ‘Lines’ By Emily Brontë
《城市画报》、《小日子》、《MilkX》、《Ppaper》和《号外》虽属不同类型的杂志,但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很棒的作品。从整体主题构思、设计细节、故事呈现到广告插入都是佳作,每每都想要一口气看完,却又有一种不舍之情,阅完后轻吐一口气,感觉像享受了一顿丰富但不油腻的下午茶。 爱阅这些外国杂志的朋友应该都像我一样雀跃,因为现在我们有了《Something》,这本连名字也优雅的新杂志上个月发行了第二期。其实在我阅了第一本后就像写些什么,回头想想说还是再等等吧,总是多疑的我,连电影都要看两遍才写感想,新进杂志自然需要一点时间。
Came across this article and I feel the urge to post, and perhaps shed tears in between. The article “Used books losing out at Chowrasta Bazaar” by Looi Sue-Chern in The Malaysian … Continue reading Thoughts: What do we do with them?
是的,又是 Matsuura Yataro san. 真是位有生活智慧的男人。 续《金钱术》里说生活与金钱的关系后,这本书也是说生活,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位用心在生活小细节上努力长智慧的人。 比起优点,其实人的价值更存在于缺点之中。失败不能含糊带过,同时也不应该被遗忘,我认为将失败纪录下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。
前提:非常喜欢周梦蝶的作品,之前也有分享过另一篇。这篇《菩提树下》深刻地描写人性和人生还有作者的自身的体会,从学佛和人生历练的角度出发,值得专研。 谁是心里藏著镜子的人呢? 谁肯赤著脚踏过他底一生呢? 所有的眼都给眼蒙住了 谁能于雪中取火,且铸火为雪? 在菩提树下。一个只有半个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,以叹息回答 那欲自高处沉沉俯向他的蔚蓝。 是的,这儿已经有人坐过! 草色凝碧。纵使在冬季 纵使结趺者底跫音已远逝 你依然有枕著万籁 与风月底背面相对密谈的欣喜。 坐断几个春天? 又坐熟多少夏日? 当你来时,雪是雪,你是你 一宿之后,雪既非雪,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 当第一颗流星騞然重明 你乃惊见: 雪还是雪,你还是你 虽然结趺者底跫音已远逝 唯草色凝碧。 后记: 我们的眼都给眼蒙住了,所以我们人云亦云吗? 谁能从雪中取火,铸火为雪?出淤泥而不染呢? 佛学之说是生命循环,“当你来时,雪是雪,你是你” - 你到世界上时是一身雪洁白,生活的几十年却让你已非本来的你,可是到最后回归之时,带走的也只还是自身而已,所以 … Continue reading 诗赏:《菩提树下》by 周梦蝶
“潮流和自由相反,住在没有自由的地方比自由的城市更了解自由,因为没有呼吸,才能发现呼吸的存在。” 最近香港纷纷扰扰,让我突然想来了多年前买的一本书,翻开柜子找一找,有了,就是这本《我所爱的香港》。
前记:这首让我回味无穷的诗,是由著名诗人周梦蝶先生所写的。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周先人在昄依佛门后有个法名为“普化”,他看透世事,话说他在台北街头摆书摊,是位文静的书人。《行到穷水处》是他著名的作品之一。
I like simple things in life. *ahem* And most of the time I am interested in things I can do alone, such as: A) Running – I hide away most … Continue reading Thoughts: What does your hobby say about you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