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小姐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香港记者。

陈小姐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香港记者。
这本书真是每翻一页就心跳加速。 《窥》是台湾同志作家徐嘉泽的作品,内容是十个短篇同志故事。
要在这个如残渣般的世界生存,你不需要看得太清晰。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来自与我同一个国家的女人。书里除了文字书内还有大把的画和照片。 循着书名看下去我一路燃烧,一个小时内书看完心也烧成灰烬。一堆残留在树洞内的灰烬,风一吹什么都不是,却又洞内留下深深的燃烧痕迹。
一百二十天原始人的生活后,她相信,当人类祖先没有名字地活在荒野中,就跟他们的捕猎对象没什么区别。而人之所以跟动物不同,是因为我们有了名字,所以跟别人不同,才可以被人记住,自己才变得重要 -- 或者说,有了名字,人才变得自私,是这样吗? 什么时候我喜欢上了思维极端的悬疑故事呢?《偷窥一百二十天》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。
《城市画报》、《小日子》、《MilkX》、《Ppaper》和《号外》虽属不同类型的杂志,但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很棒的作品。从整体主题构思、设计细节、故事呈现到广告插入都是佳作,每每都想要一口气看完,却又有一种不舍之情,阅完后轻吐一口气,感觉像享受了一顿丰富但不油腻的下午茶。 爱阅这些外国杂志的朋友应该都像我一样雀跃,因为现在我们有了《Something》,这本连名字也优雅的新杂志上个月发行了第二期。其实在我阅了第一本后就像写些什么,回头想想说还是再等等吧,总是多疑的我,连电影都要看两遍才写感想,新进杂志自然需要一点时间。
“潮流和自由相反,住在没有自由的地方比自由的城市更了解自由,因为没有呼吸,才能发现呼吸的存在。” 最近香港纷纷扰扰,让我突然想来了多年前买的一本书,翻开柜子找一找,有了,就是这本《我所爱的香港》。
“纪录不是可以追求的东西,而是努力过后自然而然产生的。” - 关家良一 一口气看了两本关于跑步的书,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三年前初跑的日子。虽然坐着躺着看书,心情却随着这些跑步大师扑通扑通地狂跳。
透过跑步,你会真正认识自己的身体,他每天的状态、他的能力和他的限制,然后你可以告诉他,与他讨论,你想怎样跟他一起完成今天的跑步,用规律而重复的动作告诉他:加油,keep running! 这本书,给我很多想法,因为龚大中虽然没有很华丽的写法,但是却发挥了他广告创意人的天马行空,给读者自己想像你想要的。
“幸好爱不能用肉眼看见,正因为看不到,这个世界才能够成立。” 这个故事,真的是好看!我已经很久没有试过在买书的同一天把书看完这种冲动了,结果,很久以后的第一次,给了《母性》。 凑佳苗的书,我只看过《告白》。印象不错,但是不至于非常喜欢。我想那是因为日本文学有一种其特定的写法,喜欢的人会非常喜欢,不习惯的人就不太习惯。我,当然是属于后者。在那之后我陆续看了几本日本文学,希望自己可以更深入了解日本文学的文化和精髓;果然,我开始明白日本文学说故事的方式,也了解文化上差异导致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社会观念。我尚浅的日本文学探讨道路开始变得很有趣了,以后再和大家分享。
卅六平分左右同,金乌玉兔各西东。 芳草奈何早凋零,情人无心怎相逢。 这是多少年前的书啊?
怎么说呢,个人觉得这并不是橘子最好看的作品,也许因为这一次的情感真的很淡,还是因为我看过她更用心的作品? 小妹收集了大约二十本的橘子作品,当中许多都让我觉得非常棒,用字简单但是情感非常丰富,很多时候阅读到一个章节,需要停下来感受一下作者的难过。阅读她的作品其实并不需要太伤神用脑,我这样说没有贬低的意思,反而珍惜,因为我们在生活当中需要这些情感小品来喘息。
万金油,涂得我就懂,写字的我不认识,所以,这本书是在一位编辑朋友的介绍下才买来看的。 之前对林宥嘉也没有什么了解,觉得他很玄,就这样而已。一两首脍炙人口的歌,也不足以让我买他的书。 可是就是看了那位编辑朋友的短短几句介绍,我就买了。你说,文字的力量,说多厉害有多厉害,说多没有也可以没用。
“走在人生路上,会看到很多人走在自己的前面。不要和他人比较,不要羡慕成功者,而是要尊敬,抱着祝福的心情。每个人都不一样,目标也不相同,走路的速度不同,步伐和节奏也不同,和他人比较,会让自己感到不安。” 我告诉你,在2014年年头就让我阅读到这本书,实在是象征着美好一年的开始。 我告诉你,我非常喜欢这本书,因为它实在太可爱了。在可爱简单的当中,更清清楚楚地写出我们也许懂,但是不会做的事情。